概述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血清型或条件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引起的禽类不同疾病总称。各日龄的禽均可感染,包括败血型(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脑炎型、雏鸡脐炎型、眼球炎型、肠炎型、关节滑膜炎型、生殖系统炎症型、肉芽肿型等,临床中感染两种以上的情况占多数。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处,因此大肠杆菌病对养鸡全过程构成了很大威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饲养管理水平不同、环境卫生的好坏,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有无继发其他疫病等都可诱发大肠杆菌病。因本病常与支原体病、新城疫、禽流感、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混合感染,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死亡率升高。
临床症状
1.败血型
呼吸困难,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剧烈腹泻,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腹部肿胀,病程较短,很快死亡。
2.脑炎型
雏鸡和产蛋鸡多发,主要发生于2~6周龄的鸡。
精神委顿,昏睡,垂头闭目,下,蹲伏及歪头,扭颈,倒地,抽搐等。
3.雏鸡脐炎型
本病俗称“大肚脐”。
病鸡多在1周内死亡,精神沉郁、虚弱,常堆挤在一起,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或呈蓝黑色,有刺激性臭味,卵黄不吸收或吸收不良,剧烈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混有血液。
4.眼球炎型
精神萎靡,闭眼缩头,采食减少,饮水量增加,拉绿白色粪便;眼球炎多为一侧性,少数为两侧性;眼险肿胀,眼结膜内有炎性干酪样物,眼房积水,角膜混浊,流泪怕光,严重时眼球萎缩、凹陷、失明等,终因衰竭死亡。
5.肠炎型
精神萎靡,闭眼缩头,采食减少,饮水量增加,剧烈腹泻,粪便伴有血液,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而污秽、粘连。
6.关节滑膜炎型
跛行或卧地不起,腱鞘或关节发生肿胀,腹泻等。
7.生殖系统炎症型
体温升高,鸡冠萎缩或发紫,羽毛蓬松;食欲减少并很快废绝,喜饮少量清水;腹泻,粪便稀软呈淡黄色或黄白色,混有黏液或血液,常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产蛋率低,产蛋高峰上不去或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腹部明显增大下重,触之敏感并有波动,鸡群死淘率增加。
8.肉芽肿型
本型在临床中很少见到,病死率比较高。
病理变化
1.败血型
肝肿大,质脆易碎,被膜增厚,不透明呈黄白色,易脱落,肝表面覆盖纤维素性膜,肝表面被纤维素性膜包裹(俗称肝周炎),剥脱后紫褐色,被膜下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坏死灶。
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心包和心脏粘连(俗称心包炎)
气囊增厚、混浊,表面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俗称气囊炎)
2.脑炎型
头部皮下出血、水肿,脑膜充血、出血,实质水肿,脑膜易剥离,脑壳软化。
3.雏鸡脐炎型
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充血、出血且囊内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脐孔周围皮肤水肿,皮下瘀血、出血,或有黄色或黄红色的纤维素性蛋白质渗出;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脆,有淡黄色坏死灶散在,肝包膜略有增厚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病理变化与鸡血
相似,临床很难区分
4.眼球炎型
眼球炎型大肠杆菌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相同。
5.肠炎型
肠道急性出血,肠黏膜发炎,肠壁变薄肠浆膜有明显的小出血点,有的形成慢性肠炎。
6.关节滑膜炎型
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蛋白质渗出或混浊的关节液,滑膜肿胀,增厚。
7.生殖系统炎症型
输卵管黏膜充血、壁变薄或囊肿,内有数量不等的干酪样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大量卵黄落入腹腔内,广泛地分布于肠道表面而形成卵黄性腹膜炎;泄殖腔外翻、出血。
8.肉芽肿型
心脏、胰腺、肝脏及盲肠、直肠和回肠的浆膜有粟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肉芽肿,肠发生粘连;肝表面有不规则的黄色坏死灶散在有时整个肝脏发生坏死。
防治
1.预防
因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因此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及采用当地分离的致病性菌株制成自家疫苗进行免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治疗方案
(1)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高敏的抗微生物药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氟苯尼考粉+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32.5%或恩诺沙星粉饮水或拌料,连用3~5天
(2)选择清瘟败毒散或肠益健或七清败毒颗粒中药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