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成功开展脊柱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患者张某,男,40岁,4月前因下水作业而出现颈肩腰背部疼痛,遇劳累或阴雨天加重,休息或热敷后减轻,夜间痛甚,辗转难眠,病情间歇性发作;疼痛位置多为颈肩及腰背部两侧,双下肢无放射痛及肿胀。自觉时有轻度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四肢肿胀等症,.医院针灸理疗病情未见好转。现症状明显加重并伴右下肢疼痛;今为求系统诊治,遂到我院就治,门诊以“椎基底动脉综合症”收入我院。现症见:颈肩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并伴右下肢疼痛,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夜间痛甚,辗转难眠;体重自诉减轻10斤余,精神欠佳,饮食睡眠较差、大小便正常。
入院后为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中医科主任杨勇、外科专家廖斌及放射科主任郭成军进行了联合会诊,考虑诊断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建议微创手术治疗。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CT平扫显示椎体内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虫蚀状,无新生骨形成。患者CT检查显示(L4椎体下部穿凿状骨质破坏,呈地图状改变,未见明显硬化边,见纽扣征,L5椎体上部见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亦未见明显硬化边,L4-5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余椎体及其附件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征象,椎周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嗜酸性肉芽肿与韩-薛-柯病、勒-雪病同属组织增生性疾病,共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即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骨嗜酸性肉芽肿是最轻、预后最好的一种,约占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60%~80%。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高峰年龄为5~10岁。好发部位为颅骨、下颌骨、脊柱、肋骨、骨盆和长骨,特别是股骨和肱骨。临床上分单发和多发型,前者更常见。长骨和短骨的病变,首先发生在髓腔,为边界清楚的破坏区,继而侵及骨皮质,并有骨膜反应,也可见到膨胀性改变;颅骨和骨盆的病变,呈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周围有或没有硬化边;颅骨和管状骨的病变都可能伴有软组织肿块。
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特征性表现是椎体塌陷变扁,薄如“铜钱”,儿童常见。椎体病变也可表现为侵及椎体和附件的皂泡状、虫蚀状、膨胀性骨破坏,而没有明显的椎体塌陷。当多个椎体受侵时,椎间盘正常。还可见到椎旁软组织肿块。
嗜酸性肉芽肿比较少见,不属于常见病,非专业医生缺乏诊断经验,误诊、漏诊的概率较高,医院能够成功诊断本病并进行治疗,标志着医院对疼痛疑难病的辨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新朋友可长按下方指纹,直接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医院白癜风传染吗